分清寒热 对症止咳疗效快
咳嗽,这个看似普通的病症,背后却有着复杂的成因。有句老话说得好:“听到病人咳,医生眉头皱”,充分体现了其复杂性。
从中医的角度,咳嗽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就像四季气候变化带来的礼物一样,总是让人措手不及。风,作为各种邪气的首领,常常带着其他邪气侵袭人体。外感咳嗽往往伴随着风邪,夹杂着寒、热、燥等邪气。古人有言:“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这正是对此现象的生动描述。
内伤咳嗽则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影响了肺的正常功能。过度的情志刺激、气逆于上、嗜烟好酒、过食辛辣食物等都可能成为诱因。甚至,过食肥腻、甘甜食物也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长此以往,积湿生痰,上渍于肺。当咽喉充血发炎时,刺激到气管,就会引起反射性咳嗽。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阿文因为感冒而咳嗽不止。他的母亲凭借经验给他喝了姜汤。神奇的是,一碗姜汤下去,夜里的咳嗽真的减少了。但第二天,咳嗽又卷土重来。难道药效不够?于是,阿文的母亲又煮了一大碗姜汤。但奇怪的是,这次并不奏效,反而咳得更厉害了。阿文无奈,只能求助医生。中医师告诉他,他这是热咳,不能用姜汤。
人们常常根据咳嗽的时间来判断是寒咳还是热咳,但这种判断方法并不科学。中医认为,晚上属阴,寒亦属阴,夜卧时咳嗽剧烈且持续可能是寒咳。但晚上也有热咳的情况,如痰饮阻肺、胃肠积滞等引发的咳嗽。而白天咳嗽的原因更多样。仅凭时间来判断咳嗽的属性并不准确。
那么,如何正确治疗咳嗽呢?对于阿文的情况,虽然最初姜汤有效,但反复使用并不明智。对于寒咳,姜汤因为姜的辛温性质确实有效;但对于热咳,则需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来治疗。
这里提供两个治疗咳嗽的验方:一是生姜、红枣、红糖煎水服用,适用于伤风咳嗽;二是用川贝末与柿饼或梨、冰糖等食材配合,蒸熟后服用,对于干咳有良好效果。
治疗咳嗽不能仅凭表面症状用药,而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咳嗽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兼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