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需基于疫情风险,精准科学组织核酸检测。既不能加码防控,也不能轻易减码,这是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明确指示。他强调,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快速地开展流调研判和风险识别,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沈洪兵进一步指出,在应对国内聚集性疫情时,只有密切接触者才会被集中隔离。这一决策旨在更加精准地利用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不再对密接的密接进行集中隔离管理。他认为,一些地方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并进行提级管控是不必要的。对于密接者,需要做到快速判定、检测和管控,一旦核酸检测阳性,后续的防控工作必须一环紧扣一环,效率更高,要求更严。
文化和旅游部的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措施的推出,中风险区等级的取消以及高风险区范围的划定更加精准,这给跨省旅游管理政策带来了新的变化。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个别地区的“一刀切”、层层加码和随意限制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的现象得到了整治,这有利于旅游行业的恢复发展。
对于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有明确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沈洪兵对此进行了解释,并详细说明了停止全员核酸检测的条件和流程。他还强调了核酸检测周期的重要性,跨区域流动人员需要凭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要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的人员则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些措施旨在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为民众提供更加明确和便捷的核酸检测指引。
这些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旨在更加科学、精准地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将会更加高效、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