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食品辐射限量 消基会吁卫署说明白
关于食品辐射限量放宽的争议
近日,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发布了一份修正草案,计划放宽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铯134和铯137的容许量。这一消息引起了消费者保护团体的关注和质疑。日本自福岛核灾后,已逐渐下修食品辐射容许量,而卫生署却计划放宽限制,这是否意味着将允许辐射量高于现行标准的食品进入国内市场?对此,中华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表示担忧。
日本福岛核灾之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逐渐修订食品辐射容许量标准。我国卫生署却在这一关键时刻计划放宽食品中的辐射污染容许基准。这一决策引起了广泛质疑。据了解,修正草案一旦实施,铯134和铯137的容许基准将从现行的370贝克/公斤大幅提高到600贝克/公斤。
凌永健教授,作为消基会检验委员会委员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详细阐述了日本对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严格限制。日本已将食品分为饮用水、乳品、婴儿食品和一般食品等四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食品设定了严格的铯安全容许量标准。特别是对于辐射敏感性较高的乳品和婴儿食品,限量标准更为严格。与此相比,我国卫生署的决策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消基会董事长苏锦霞表示,日本福岛核灾不仅影响了国内,甚至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加州也曾发现带有微量铯137与铯134的黑鲔鱼,其辐射污染浓度是往年的10倍。对于距离日本更近的台湾而言,更应该重视食品辐射污染的问题。她强调,卫生署应该参考日本的严格标准,尤其是对乳品和婴儿食品的限量标准,以确保对最脆弱人群的保护。
铯对于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容易对组织造成β和γ辐射,增加罹癌风险。卫生署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于此次放宽食品辐射限量的决策,卫生署需要向公众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在保障民众健康的也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公正和透明。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应该采取更为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确保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消费者也应该保持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