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科学校严重缺少“尸体” “尸生比例”失
香港医科学校迎来新学制改革之际,面临着严重的“尸生比例”失调问题。医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真实的尸体进行解剖和体验,然而目前却难以获取足够的遗体供其学习之用。
随着香港334新学制的实施,学生人数大幅上升,医学院校为了维持师生比例纷纷增聘教职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医学院还需要面对另一个挑战寻找足够的遗体以维持解剖课的正常进行。
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今年所需的遗体数量增加了30%。人体解剖是医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到华人传统观念的影响,遗体捐赠量一直偏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推出了“无言老师”计划,旨在推广死后捐出遗体的理念,为医学教育做出贡献。
中大医学院的助理院长陈新安表示,所获得的遗体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的用途:供医科学生进行解剖、制作器官塑化标本、为初级医生提供外科手术训练以及开展新医疗技术和病理研究。这些遗体的利用有助于提升手术和药物临床应用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让更多病人及家庭受益。
在解剖课中,每具遗体都扮演着“无言老师”的角色,向学生展示人体结构和手术要点。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学生需要向这些“无言老师”学习。今年,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所需的遗体数量也随之增加。
医学院的遗体来源主要包括食环署的无人认领遗体、家属自愿捐赠的遗体以及市民登记死后捐赠的遗体。当遗体送到医学院后,职员会进行防腐处理,以保持其完整性。
陈新安指出,通过捐献途径获得的遗体只用于医科教学,教学完成后会进行火化,并将骨灰归还给捐赠者的亲人。而器官塑化标本多使用无人认领的遗体制作。虽然每个标本都能使用多年,但频繁的标示和学生触摸会导致其耗损。
目前,每名“无言老师”会教授10名学生,陈新安坦言这个比例并不理想,他希望能够实现一具遗体能对六名学生的理想比例。由于遗体捐赠数量的不足,这一理想状况难以实现。事实上,1比10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随着医科生数目的增加,遗体捐赠数量反而下降。
为了鼓励市民死后捐赠遗体,让医科学生在行医前做好充分准备,中大推出了“无言老师”计划,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并宣传死后捐出遗体的登记制度。这一计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有102人登记死后捐出遗体。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改善“尸生比例”失调的问题,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皮肤病医院
- 香港医科学校严重缺少“尸体” “尸生比例”失
- 青少年骨龄身高对照表
- 北京将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建设
- 集众智破谣言(民生观)
- 卫生部:2015年医疗个人支付比例要低于30%
- 全球首名“试管母亲”突患疾病离世
- 纯妃为何要害富察皇后(《延禧攻略》里造成富察皇后最后结果的原
- 贝因美被指变相涨价 “升级”只是幌子
- 脸上长斑点怎么办 饮食祛斑吃出白净肌
- 北京肯德基再次涨价 肯德基餐厅将“异城异价”
- 智慧航运在船舶与港口的完美对接中实现8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是什么原因 原来是身体这
- 夫妻性冷感可以拉开婚姻距离
- 早上是减肥的最佳时机 醒来就做这些减肥动作吧
- 跨国医疗 做好开放与监管两手准备
- 月经次数多与癌症是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