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上吐下泻潮!防堵诺罗5要点
近期,全台湾掀起了一股“上吐下泻”的浪潮,诺罗病毒的发威让人们倍感困扰。自从9月开始,诺罗病毒群聚事件频频出现,学校的学生们更是首当其冲。
据疾病管制局的统计,单周就有超过一万人因诺罗病毒而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为了应对诺罗病毒对考试的影响,大考中心甚至制定了“1名考生若吐,全班停笔”的应对措施,可见这一波病毒的来势汹汹。
诺罗病毒,这个大小通吃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能致病,且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尤其对于幼童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较差,往往先感染罹病,然后再传染给大人。
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3月是诺罗病毒等病毒性肠胃炎的主要流行季节。而近期,不仅仅是台湾,英国、荷兰、日本、澳洲、法国与新西兰都相继爆发了诺罗病毒的大规模传染。
常见的感染源通常是受污染的贝类海鲜,包括牡蛎与淡菜。这种病毒的活跃度很强,即使经过冷冻、冷藏、紫外线照射与消毒处理,仍能存活。
诺罗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飞沫传染,传染力极高。通过密切接触病人、吃到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饮料都有可能感染。虽然病毒潜伏期约为24至48小时,但也有可能在12小时内出现症状。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也有可能会伴随发烧、倦怠、头痛及肌肉酸痛。虽然症状可能在2、3天后缓解,但脱水可能会造成休克。
对于治疗方法,首先要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脱水及电解质不足。病人应避免和其他健康的婴儿、幼儿、儿童或老人于同一房间游戏或接触。在没有腹泻、呕吐之后,这种区隔应该持续至少2天。病患不应为家人准备食物,并在没有症状之后,还需要暂停2天后,才能帮家人准备食物。建议在家休息,不要去托儿所、上学或上班。
预防保健方面,饭前和便后应洗手,蔬果要清洗干净,避免生食生饮,注意居家环境卫生。新生儿喂哺母奶可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如果家中有幼儿,可以考虑咨询小儿科或家医科医师后自费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我们必须提高警觉,诺罗病毒无处不在,只要少量就能致病,且具有高传染性。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