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素 改善中风痉挛
肉毒杆菌素:改善中风痉挛的新希望
肉毒杆菌素,除了广为人知的消除脸部皱纹的用途,其医学应用正逐渐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前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在改善中风病人手部、脚部的痉挛方面,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对于那些合并踝关节外翻的患者,肉毒杆菌素的注射有助于降低肌肉张力,有效调整步态,避免频繁跌倒。
长庚大学复健部的邓复旦教授指出,肉毒杆菌素的临床应用起源早是针对眼睑痉挛、半面痉挛、脑性麻痹儿及局部肌张力不全症等病症。通过局部注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影响运动神经末端,使得相关肌肉不会过度收缩,从而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近年来,医学界开始尝试用肉毒杆菌素治疗中风患者的手部痉挛,效果令人振奋。台湾每年约有四至五万人突发中风,然而预后情况差异极大。大部分患者面临单侧手、脚无力,甚至需要终身卧床的困境。
在中风患者的复健过程中,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物理治疗师和护木辅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避免肢体进一步挛缩,过去医界曾采用注射可溶解神经的“酚”,然而其副作用明显,会同时破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导致患者局部有烧灼感和麻胀感。
邓复旦教授表示,现在医学界采用肉毒杆菌素注射治疗中风患者的四肢挛缩,能有效降低肌肉张力,改善关节僵硬状况,为中风复健带来显著成效。这一方法的运用也让物理治疗师更有成就感。虽然目前健保仅批准肉毒杆菌素用于治疗中风患者的手部痉挛,但其对脚部的应用潜力不容忽视。如果能及早对脚部注射肉毒杆菌素,或许能避免踝关节挛缩、外翻或变形,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
据了解,为脚部注射肉毒杆菌素的剂量约为4-5瓶,费用在4万元左右,可维持6至8个月,日后注射的剂量可适度减少。这一治疗方法为中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他们在恢复过程中能更快地重返正常生活。
由网友『九五之尊.』至本站,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文章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