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那么暴力呢
青少年违法的成因及家庭影响
青少年违法现象,无疑是社会和国家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从当前社会的种种案例来看,青少年违法的频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了解青少年违法的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暴力违法的成因,首先离不开暴力文明对青少年的腐蚀。在现代文明生活中,暴力文明已经渗透到部分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文化“享受”。而暴力文明的商品化自然也成为了商家的最大卖点。尽管中国有关青少年的法律中一律禁止未成年人接触暴力文明,但在现实中却缺乏可操作的约束性规定。
大众媒体对暴力内容的约束过少,使得青少年可以很容易地在影视文学著作、音像制品、小报小刊以及电子游戏中接触到暴力场景。有些成年人甚至会让孩子们观看描绘公理的战役或公理的行动的影视著作,却忽视了其中的暴力场面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孩子们可能并不能理解什么是公理,相反,他们学到的可能是其中的暴力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只要愿意,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对于初次接触暴力内容的孩子,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但看得多了,就会觉得振奋、刺激,再后来就习惯了,甚至对再血腥的场面也习以为常。这种麻痹的状态比兴奋更可怕,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模仿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却浑然不觉其严重性。
除了暴力文明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也为青少年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家长对孩子的“熏陶”至关重要。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如湖南的李毅下毒案,其父的棍棒教育对其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了他的报复心理。
以上这些要素,都是可能会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道路的成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强道德教育和情感沟通,避免使用暴力的教育方法。社会也需要加强对暴力内容的监管,限制其在大众媒体中的传播,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