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就医难应重视 儿科诊费标准可适当提高
政协委员洪建国,身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一项重要提案:关于加强本市儿科建设及儿科医生培养的建议。洪委员的提案深刻指出了儿童就医难的问题,并主张适当提高儿科诊费标准。
儿科医疗力量的萎缩引起了洪委员的忧虑。他指出,上海已迎来新一轮的新生儿出生高峰,预计未来数年内儿童就医难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上海市需重视儿科建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洪委员注意到,尽管已采取措施新建学校和幼儿园,但儿童就医难的问题依然严峻。他认为,这与社会对儿科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
目前,上海的儿科医疗服务主要由几家儿科专科医院和部分综合性医院承担。由于患者过于集中,这些医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峰时段,儿科普通门诊的候诊时间超过两小时,甚至有时需要长时间等待输液。洪委员认为,这种情况与近年来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力量的萎缩密切相关。
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是制约儿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上世纪70、80年代,多数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都设有儿科病房和急诊。而现在,虽然仍有73家二级以上医院具备开设儿科的资质,但许多医院的儿科病房已经关闭,只剩下门急诊服务。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儿科医生的缺编情况严重,许多医院只能依赖退休医生维持运营。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仅与生育低谷有关,还与投入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和经济待遇低等因素有关。洪委员指出,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对儿科的重视程度不足,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儿科的收益明显低于成人科室,而工作强度却高于成人科室。儿科在综合性医院中常被视为负担,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年轻的儿科医生选择离开这一领域,导致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数据,过去15年,我国儿科医生数量仅增加了5000人,而未来每年至少需要增加1万名左右的儿科医师。
针对上海儿科医疗现状,洪委员建议全市进行儿科医疗资源的全面规划。他主张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儿科,并开设儿科病房。将儿科建设作为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逐步建立健全儿科三级医疗网络。他还建议根据儿童诊疗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和提高儿科临床诊治的收费标准。这一提案对于改善儿童就医环境、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