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变
在国民健康局调查中,台湾地区的成人高血压人口已突破惊人的万大关,成为台湾最为普遍的健康隐患。仅有大约两到三成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除了常见的心脏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并发症,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却常被忽视。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时,已经处于慢性肾脏病的第一期或第二期。在开始接受高血压治疗之前,高达40%的患者已经面临蛋白尿的问题。经过约10到15年的高血压病程,有高达一到二成的患者血液中肌酸酐数值上升,其中2到5%更可能发展为末期肾脏病。这一切的源头在于高血压引发的肾丝球压力增加,细小动脉硬化以及肾丝球微血管内皮损伤等,最终导致肾丝球硬化。这一进程不仅减少了肾小管血液循环,蛋白尿的直接毒性作用还可能导致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及发炎,从而令肾功能逐渐恶化。
高血压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成为了许多患者拒绝治疗的借口。同样,高血压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早期也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才能发现。到了后期,症状则与尿毒症相似。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肾病变呢?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在于:
规律服药。流言“降血压药吃久了肾脏会坏掉”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通过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反而能够保护肾脏免受进一步损害,甚至可能改善肾功能。
监测尿蛋白。尿蛋白量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越高。患者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微白蛋白尿检查。
减少盐的摄入也是重要的一环。美国高血压治疗准则建议,将每天摄取的盐份控制在6克以下,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重、注意腰围也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方法。每减重10公斤,可以降低5到20mmHg的血压。
饮食调整也是关键。采用被称为“得舒饮食(DASH)”的方式,多吃蔬菜、水果、低脂肪乳制品,少吃油脂,并摄入全谷类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
这篇名为《高血压肾病变》的文章由网友『尚有余热』至本站。本站提醒广大读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联系处理。文章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