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那是一年中最富有蕴藏之气的季节,万物静默休眠,积蓄生命的力量。这是一个养藏的时刻,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新陈代谢步入相对缓慢的状态。此刻,我们需要养精蓄锐,为来年的春夏阳气升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冬季,我们的起居应注意早睡晚起。因为冬季阳气短、阴气长,早睡可滋养人体阳气,晚起则保护人体阴气。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蓄积。“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是尽量与太阳同步,避开清晨的寒冷空气。冬天的早晨常常出现气温逆增现象,此时外出,不仅伤阳气,还会吸入有害污染物。
保暖防寒是冬季的重要任务。寒冷的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穿衣、居住环境都需要采取防寒措施。中医强调的“去寒就暖,无泄皮肤”就是这个道理。但也要注意,室温不宜过高,以免阳气外泄。
冬日沐浴同样需要讲究方法。不宜过于频繁,每周1-2次为宜。水温应控制在37-38℃,避免周身血管扩张导致的不适。饭后不宜立即洗浴,以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疲惫时洗浴会消耗更多体力,所以应避免。
饮食是冬季养生的关键。饮食应侧重于补肾存精,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以养心。在五色中,肾属黑,因此多吃黑色食品如木耳、黑豆等可以滋补肾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避免生冷伤阳,也避免燥热耗阴。谷类、羊肉等食品都是冬季的理想选择。
冬季运动也要动静相宜。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使身体微微出汗,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活动,以免疲劳过度。所谓静,就是要合理安排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补益需因人而异。对于血虚、气虚、阳虚、阴虚等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补的方式和选择的食物也有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方法,可以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六腑。
冬季是一个养藏的季节,我们要顺应自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养精蓄锐,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中国人行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冬季养生指南,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