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追踪 何时解除危机?
肺癌术后追踪:解除危机的时刻
两位同事被诊断出肺癌,一人第一期,另一人第二期,幸运的是,他们的癌症都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对于许多患者和家属来说,手术后的追踪和复查往往成为他们心中的大石头。那么,究竟何时才能宣告危机解除,不必再密集追踪回诊呢?
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肺癌属于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对于第一期的肺癌患者来说,手术后的追踪频率相对较高。术后每四个月需要回诊追踪一次,第二、第三次回诊时间分别是术后8个月、12个月。这样的密集追踪会持续五年,之后每两年追踪一次。
第二期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后,必须接受为期4至6个月的辅助性治疗,这包括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等。这里的癌症治疗可以比喻成一场战争,开刀就像陆军,化疗及放疗就像是海军及空军。只有当军队的火力足够强大时,歼灭敌人的机会才会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癌症类型属于非小细胞中的腺癌,患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对于阳性患者,可以向健保署申请标靶药物。如果基因检测结果是阴性,仍需要按照原治疗计划进行化疗或放疗。
根据临床统计,大约七至八成的肺癌开刀患者是肺腺癌。接受“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R-TKI)”基因检测后,约55%至60%的人EGFR 呈现阳性,可以使用健保给付标靶药物。第二期的肺癌患者在术后,无论使用标靶药物还是化疗、放疗,前两年需要每隔4至6个月回诊追踪;持续两年后,回诊时间可以拉长至每8个月追踪一次;连续5年后,每隔1至2年追踪一次即可。
即使癌细胞在3年内无复发,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临床上曾有患者连续追踪20年,仍长出第二个肺癌。据统计,肺癌复发患者中,九成都在术后3年内复发。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持续追踪和复查是非常重要的。
解除肺癌术后追踪的危机需要时间和耐心。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追踪策略。重要的是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追踪和复查。
由网友『有爱就有恨』投递本站,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咨询/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癌症中心院长陈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