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青少年吸烟 董氏吁修法补漏洞
在近期多项调查中,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发现我国成人成功率在逐年攀升,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进步。由于我国烟价相对较低以及禁烟措施尚待完善,青少年仍然难以抵御烟品的诱惑。在此背景下,董氏基金会等社会团体高声呼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他们指出,除了应当推动调涨烟税与烟捐之外,更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控制框架公约”规范。现有的《烟害防制法》尽管在多数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实施了禁烟规定,但仍存在诸多漏洞。这些漏洞使得青少年容易接触到烟品,因此修法补漏势在必行。
董氏基金会的顾问李凤翱律师强调,台湾的青少年吸烟率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在于现行法规对禁烟环境的构建并不完善。比如,一些酒吧和视听歌唱场所在晚上9点后允许成年人进入并营业,却不受禁烟规定的约束。餐厅、旅馆和商场可以设置室内吸烟室,这导致了二手烟害的问题。对现行法规的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秘书长李雅菁表示,台湾有超过1万家的24小时便利商店,这些店铺成为许多学生采购烟品的主要来源。在结账时,学生们会目睹店员身后的烟品陈列,这无疑是一种诱惑。除了提高烟价之外,还应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接触烟品的机会。
高雄医学大学的学生代表陈楷桦指出,烟盒上的警示图文过小且内容温和,难以起到警示作用。相比之下,澳洲的烟品外包装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去年底,澳洲成为全球第一个执行所有烟品外包皆为土绿色的素面包装,警示图文占据了包装的绝大部分空间,清晰地传达了烟品危害健康的信息。
民间团体呼吁全面修订《烟害防制法》,落实室内公共及工作场所百分百禁烟、扩大稽查机制、加强场所负责人的劝阻责任、在烟品容器上印制大面积的警示图文并采用素面包装、禁止烟品陈列、禁止产业广告、促销及赞助,并加重对公司违规的罚则。这些措施符合“控制框架公约”规范,从源头上降低青少年接触烟品的机会。
在呼吁采取行动的我们也应认识到,降低青少年吸烟率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和每个家庭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接触烟品,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