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型青光眼 眼药不含小分子防腐剂问市
台湾的青光眼现状令人关注。据国健局统计,目前寻求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人数已达26万,其中超过7成患者在70岁之前就被诊断出患有此病。若控制不当,青光眼可能导致失明,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正值冬季,眼科医师特别提醒,这个季节是青光眼的高发期。特别是急性发作时,需要特别小心治疗,精确对症下药,以避免症状恶化。三军总医院青光眼科主任吕大文医师进一步解释了冬季青光眼高发的原因。
在冬天,由于日照时间缩短,瞳孔容易扩大,这可能导致防水液排出途径受阻,从而使眼压上升。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情况在年龄60岁以上的女性、远视度数介于100度至度之间以及身高小于160公分的人群中特别常见。这些人原本就有隅角闭锁的特性。
冬天的气候变化也影响了青光眼的发生。这个季节容易感冒,服用感冒药后,其中的副交感阻断剂会使瞳孔放大,从而引发急性青光眼。当急性青光眼发作时,首要任务是降低眼压,包括药物治疗和打点滴。如属于隅角闭锁,接下来则需要进行雷射治疗以控制眼压。
一位46岁的陈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青光眼病史超过5年,药物治疗已达到瓶颈,必须进行手术以增加房水排出,抑制病情恶化。手术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手术本身,陈先生眼表的糜烂状况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甚至影响了术后效果。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的损害已成为近年眼科医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罪魁祸首是眼药中常用的小分子防腐剂BAK。
国外医学报告指出,BAK会降低表面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使用会造成眼表组织受损,甚至引发药物性结膜炎或干眼症。一项针对国内眼科医师的调查显示,9成受访医师认为青光眼患者的眼表疾病与眼药中的小分子防腐剂有关。使用含小分子防腐剂的青光眼药物一年以上,63%的患者会出现发炎反应。不含防腐剂的新型大分子防腐剂青光眼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吕医师强调,眼药中的防腐剂造成的不舒适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用药配合度,这是治疗青光眼过程中的关键。不含防腐剂的新型药物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提醒广大网友,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并关注相关医学资讯以获取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