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丽友回应涨价及配料问题
一、关于价格调整背后的故事
近期,好丽友宣布对旗下派类产品进行价格微调,涨幅在令人理解的范围内达到了6%-10%。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一调整主要归因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如起酥油、淀粉糖等。而其他品类产品如膨化食品、糖果等并未调整价格,且之后也并未进行二次涨价。这是企业在面对成本压力时,作出的精细化的市场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好丽友集团在全球的子公司都是独立运营的。价格调整并非同步进行,而是根据各地的原料及人工成本差异进行差异化调整。例如,俄罗斯市场在去年十月进行了价格调整,而韩国本土却并未进行任何变动。全球其他国家也曾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价格,但中国市场却保持了静默。这样的决策逻辑凸显了企业灵活的市场应对策略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
二、关于配料“双标”背后的真相
关于好丽友产品的“双标”争议,其实是一场误解。好丽友强调其全球产品的主配料是一致的。无论是中韩的产品涂层,都含有可可粉、可可液块、乳粉及油脂(代可可脂)。这些原料的型号、标准都是相同的,而且部分供应商还是同一家企业。这样的全球化采购策略确保了产品口味的统一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关于配料表的差异,其实只是因为各国法规及行业称谓不同导致的。比如,在中国我们标注“代可可脂”,而在韩国则称之为“植物性油脂”。中国还会细化标注某些原料,如“大豆磷脂”(韩国称为“乳化剂”)和“葡萄糖浆”(韩国称为“糖稀”)等。这些差异并非产品质量的差异,只是标注方式的不同。
至于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它与代可可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好丽友坚定声称,所有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都符合中国标准,并且标注为“0克”。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负责任态度。
三、回应形式争议的背后考量
对于好丽友的回应形式,初期以“备忘录图片”的形式发布,确实引发了公众的质疑,认为其缺乏正式性。但企业在后续通过媒体恳谈会进行了详细的补充说明,解释原料对比表存在翻译错误的问题,并再次强调不存在所谓的“针对性涨价”。这样的回应形式展现了企业的坦诚和透明,也反映出企业对市场争议的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态度。
四、背景补充细节
好丽友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占其全球收入近一半。自2017年以来,其业绩波动明显。这其中涉及到的代可可脂与可可脂的差异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简单来说,代可可脂是植物油脂的替代品,而可可脂则是天然脂肪。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消费者关注的好丽友也在努力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