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助社会边缘的“精神流浪者”?

大健康 2025-04-18 21:19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精神流浪者的呼唤:从沉默到理解,社会的关爱与担当

他们是社会中沉默的一群,或压抑自我,或悲喜交织;他们可能伤害他人,更可能自我折磨。常人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常常避而远之,却鲜少意识到他们更需要社会的温暖与理解。为这些社会边缘的“精神流浪者”提供援助,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聚焦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与理解关爱。

在这份规划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救助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当面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时,谁来承担管理职责?如何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在江西瑞昌市南阳乡上坂村,70多岁的王木香无奈地将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儿子吴远洪关在铁笼中长达10多年。吴远洪的病情发作时,曾对母亲和无辜男童造成伤害。这个铁笼,是他对社会伤害的无奈回应。幸运的是,随着免费救治政策的施行,吴远洪得以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王木香心痛地说:“世上哪有母亲愿意把孩子锁在笼子里?”但出于对社会安全的考虑,她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那么,对于这样的患者,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管理和照顾?

全国精神卫生五年规划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它强调领导与部门协调,提出由多方单位形成协同管理,包括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到2020年,70%的乡镇将建立管理小组,为这些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规划还为贫困患者的救治费用提供了多渠道解决办法,并设立了绿色通道进行应急处置。

北京大学第六院院长陆林对此表示赞同。他强调,精神疾病是可控可治的。对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发病时可能会产生危险行为,但适当的治疗可以控制住病情。当这些患者不再受到幻觉的困扰时,他们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除了医疗救助之外,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同样重要。例如,刘某因婚姻变故患上抑郁症的经历告诉我们,她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救治,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家人的严加看管、朋友的避而远之、工作的无法继续,这些社会压力让她的病情反复。

除了的救助管理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外,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理解和接纳这些精神流浪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理解与关爱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也能走出阴霾,重新融入社会大家庭。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