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献帝是如何被自愿让位的-
如何被“自愿让位”的?且听风趣网小编为您细细道来。
在曹丕篡汉的过程中,虽然有所借鉴历史经验与先例,但他心中仍无底。为此,这出篡汉大戏开头便充满神秘色彩。凤凰、麒麟、黄龙等祥瑞的出现,加上“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的谶讳之语,为篡位铺设了神秘的氛围。汉字的独特性使得这些鬼话得以编造,每一个字都能被拆解开,依据不同目的有不同的解读。
要达到禅让的自愿与顺理成章,对演员们来说是个重大考验。曹丕必须表现出心甘情愿,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不负汉献帝的重托。而华歆则是个劳动模范,不怕脏不怕累,总是身先士卒。他威胁汉献帝,不识时务恐遭不测,迫使汉献帝“效尧舜之道”。禅让完成后,华歆更是“按剑指帝”,警告汉献帝要知感恩。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写尽禅让的虚伪,但华歆的表演却是真实的,因为他最无耻。汉献帝无奈,只好“自愿”让位。曹丕听说后虽大喜,但被告知仍需“上表谦天位,以绝天下之谤”。曹丕采纳了建议,说自己德行不够,请汉献帝另求大贤。贾诩则将暗箱操作的事情放到大庭广众之下,让汉献帝亲自将玉玺献给曹丕,以此“释群疑而绝众议”。
至此,禅让大戏完美落幕。过程中,曹丕表现幼稚急躁,幸亏有司马懿和贾诩两位政治高手的操纵。他们虽出场不多,却在关键时候展现深厚的“禅让学”功底。曹丕篡汉后,贾诩选择退隐保全家族,而司马懿则选择进取,最终也上演了自己的禅让大戏。
人们看到的历史往往令人不舒服,尤其是父子间的阴谋诡计。其实早在曹魏时期,禅让的种子就已种下。曹丕事后对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表现出其奸贼的本质。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这也是曹丕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之一。他对司马懿与贾诩的精通“禅让学”并未提高警惕,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