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膳食须谨记的话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曾进行一项网络调查,揭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高达40%的受访者严重缺乏营养知识。在当下的中国,营养问题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
由中国营养学会与《大众医学》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快餐文化、挑食偏食以及油腻食品的过度摄入,是引发营养问题的主要推手。特别是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失衡,正悄悄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膳食平衡的真谛在于知识的力量,而非金钱的堆砌。食物本身并无贵贱之分,但在选择和搭配上却有着合理与否的讲究。比如肥肉,对于能量不足或需要大量能量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极好的能量来源。但对于已经能量过剩的人来说,则应当浅尝辄止。
研究发现,人体需要多达40多种营养素,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并不相同。有的需要量大到数百克,有的则仅需几毫克。只有合理搭配多种食物,才能确保食物营养既能满足人体需求,又不会过量。例如,盐是日常必备调味品,但过量摄入却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一日三餐的习惯,往往决定人的一生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积累,可能会引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在一个家庭中,家庭主妇的饮食习惯不仅关乎自身健康,更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父母的习惯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形成代代相传的家庭饮食习惯。
我们强调脂肪摄入应控制在30%以内,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健康。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应在55%60%之间。虽然吃饭是日常必备技能,但如果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仅凭个人喜好摄入食物,可能会导致对心脑血管的致命伤害。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居民饮食状况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到了2007年,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这份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膳食平衡指南。其核心可概括为六个字和十句话。
这六个字是“全面、均衡、适度”,提醒我们在日常膳食中要遵循这些原则。而那十句话则简单易懂,指导我们如何实际操作:食物要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摄入奶类、豆类或豆制品;适量食用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少盐;不过量饮食,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合理,零食适当;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适量;食物要新鲜卫生。
在关于健康饮食的众多说法中,这些指南听起来简单却极其实用。只要我们牢记这六个字和十句话,就是对我们身体最好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