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购抗癌药被诉:用“假药”救命更是社会的悲
印度仿制药:低价救命引争议,如何平衡法理与人情?
近年来,印度仿制的抗癌药物因其价格较国内同类产品廉价而备受关注。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出于善意助人购买印度仿制的“格列卫”,却因此陷入法律纠纷。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满足患者的生存需求,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陆勇的遭遇让人感慨万分。作为病友中的“领头人”,他使用网购信用卡帮助上千名病友购买这种仿制药品。由于这种药品并未获得国内药监部门的审批,属于“假药”,他被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
面对高昂的正版药物价格,印度仿制药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瑞士生产的“格列卫”每盒售价高达23500元,而印度仿制的“格列卫”每盒仅需3000元,药性相似度达到惊人的99.9%。面对这样的选择,人们不禁要思考:是选择昂贵的正版药物缓慢等待死亡,还是选择便宜的仿制药抓住生存的希望?
陆勇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许多慢粒白血病患者都面临真药买不起、假药又不给买的尴尬局面。我国刑法对销售假药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但这也引发了法学界的异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一些在国外得到许可的药品,仅仅因为没有得到我国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就被认定为假药,这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条文,更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在守法与救命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抉择?一方面,我们要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个体生存的权益。为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平衡,既要保障法律的权威,又要照顾到患者的实际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进口药品的价格,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对于我国药企无法研制的药品,是否可以给予特殊优惠?二是将“假药”变成真药,通过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让能救命的低价药品合法化。我国也有这样的制度,但至今未有药物强制许可的先例。三是将白血病等重病纳入大病医保的范畴,扩大特殊疾病的认定范围,让大病患者得到更多的保障。
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满足患者的生存需求,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