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考取消体育测试
近年来,随着各地教育部门的政策调整,中考体育测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耐力类项目成为关注的焦点,多地纷纷对其实施了取消或调整。
一、耐力项目的调整与免试
在这片浪潮中,男子1000米及女子800米测试成为首个受到关注的热点。上海、苏州、无锡、绵阳及宁夏等地暂停了这两项测试,并决定将成绩按满分计入总分。而对于贵州的贵阳、遵义和六盘水等地,则选择取消长跑项目,取而代之的则是立定跳远或体育健康知识测试。与此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等地将长跑替换为跳绳或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显示出对考试形式的灵活替代。除此之外,游泳和台阶测试等高风险项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或取消。
二、考试形式的灵活变化
在传统的长跑项目被调整的背景下,各地的考试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贵州贵阳和山东济南等地选择将长跑改为体育健康知识上机测试,既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又检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福建和浙江等地也曾因特殊原因将体育成绩按满分计入总分或仅保留理论测试。一些地区扩大了选考范围,如江西、甘肃和广东等地允许学生从项目库中自选考试项目。
三、体育分值结构的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北京自2025年起将体育分值从50分逐步增加到70分,凸显了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日常锻炼与健康知识的考核也得到了强化。在湖南长沙和衡阳,虽然长跑项目被取消,但通过调整跳绳评分标准依然保持了总分的平衡。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的评分体系也逐渐受到重视,如将物理实验操作和体育健康知识纳入评分体系,体现了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的导向。
四、政策调整的背景与趋势
政策调整的背后反映了多重考量。临时性的安全考量是其中之一,多地因学生健康风险而临时取消高强度项目。长期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导向也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减轻机械训练对核心学科学习时间的挤压,体育考试正逐步从“应试导向”转向过程性评价,避免“一刀切”的考核。
五、家长与专家的声音
对于这一系列改革,家长普遍表示支持,认为取消高风险项目能够减轻学生的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而专家则呼吁政策需兼顾公平性与科学性,避免因临时调整导致地区间评价标准差异过大。
总体来看,中考体育改革呈现出“去应试化”“重健康管理”的特点。未来,中考体育评价有可能进一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健康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