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加速入冬,北方供暖被提上日程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全国多地纷纷步入冬季的怀抱。“三重”拉尼娜事件对今冬气候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冷空气持续影响北方城市,引发了对供暖工作的热议。
在即将到来的11月,预计将有5次冷空气过程席卷我国。其中,一股中等偏强的冷空气已于10日至13日影响我国,给江淮以及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4-6级的偏北风,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4-8℃,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10℃。中国气象局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国家气象中心的方副主任提到,随着冷空气的南下,霜冻线将进一步南移。在15日的早晨,河南北部与山东的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初霜冻。虽然这次较强冷空气主要影响了北方农区,提高了防寒保暖的成本,但对尚处于苗期的冬小麦影响较小。对此,他建议苹果、梨、大枣等产区的果农们及时采收,并做好果园的防寒措施。北方的设施温棚和牲畜棚圈也要做好加固和保暖工作,以防范低温带来的影响。
再说到“三重”拉尼娜事件,这一事件自2020年春季起持续至今,预计还将影响至2022/2023年的冬季。尽管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因素之一,但国家气候中心的肖副主任强调,我们不必过分恐慌。他还指出,我国冬季的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大气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冬季,除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东北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南部、西北中东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地区的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随着11月的到来,北方多地陆续开始供暖。北京已于11月7日正式启动供热系统的试运行。关于是否提前供暖,各地都有相应的参考标准,例如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方翔表示,各地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供暖决策提供依据。
虽然冷空气频繁来袭,但今年冬季的气温条件或许并不会过于严寒。人们只需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迎接这个冬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