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80%的人吃鸡蛋都会放的错误
鸡蛋,这个日常必备的营养佳品,以其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让我们一起一下关于鸡蛋的一些常见误区和真相吧。
鸡蛋的营养价值确实非常出色。其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使得人体对其的吸收率高达98%以上。鸡蛋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群等营养成分均含量丰富。尽管鸡蛋如此营养,人们在食用时却常常陷入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人们常常认为鸡蛋怎么吃都一样。其实,鸡蛋的吃法也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煮、蒸蛋的消化吸收率高达100%,而炸、炒蛋则稍逊一筹。若想最大限度地保留鸡蛋的营养,煮、蒸蛋无疑是最佳选择。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蛋壳颜色越深,鸡蛋的营养价值越高。实际上,蛋壳的颜色与鸡蛋的营养价值并无直接关系。鸡蛋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饲料和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的颜色无关。从一定程度上讲,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可能营养稍好一些。
接下来是第三个误区,有人认为鸡蛋与豆浆同食营养更高。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阻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鸡蛋与豆浆同时食用并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第四个误区是,煮鸡蛋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煮鸡蛋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流失。油煎鸡蛋过老,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化学物质。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后煮3分钟,这时鸡蛋呈溏心状,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
最后一个误区是,生鸡蛋比熟鸡蛋更有营养。事实上,生鸡蛋不仅不卫生,还含有大量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物质,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消化。大约10%的鲜蛋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霉菌或寄生虫卵。鸡蛋必须煮熟后才能食用。
虽然鸡蛋营养价值高,但食用时仍需注意。婴幼儿、老人、病人应以煮、卧、蒸、甩的吃法为主。毛蛋、臭蛋应避免食用。冠心病患者吃鸡蛋应适量,每日不超过一个,对于高胆固醇患者,可以选择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让我们更加科学地食用鸡蛋,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