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需要堤防什么?
重塑健康之路:乙肝患者的监测与治疗重要性
尽管乙肝检查已经退出招工体检,但这并不意味着乙肝患者可以忽视对病情的日常监测与治疗。在中国,乙肝病情依然严峻。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中国占据三分之一,这一庞大的群体提醒我们,乙肝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近日,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与百时美施贵宝共同举办的慢性乙肝患者“轻松生活之路”媒体论坛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感染科的缪晓辉教授强调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重要性。缪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实现正常生活的第一步,其关键在于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全程中实施监测。这样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强效降病毒、降低耐药风险的效果,从而有效遏制疾病的进展。
慢性乙肝的长期管理涉及四个关键因素:疗效、耐药风险、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患者不仅要关注短期治疗效果,更要考虑长远的生活质量及药物安全性等因素。其中,耐药问题是乙肝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缪晓辉教授表示,如果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就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将大大降低耐药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初治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6年后,累计耐药发生率仅1.2%。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患者并未意识到初始正确治疗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只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价格便宜但耐药率较高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病毒控制不佳、病情恶化等。这类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医生们深感担忧的问题。
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治疗是“低成本”慢性乙肝全程管理的根本。如果初次治疗时选择的药物耐药率高,等到病毒耐药时再换药,可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一旦病毒产生耐药,不仅会降低抗病物的疗效,使病毒反弹,还会让患者承受额外的治疗成本。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乙肝患者走向健康之路的关键。
最后要强调的是,乙肝病毒是慢性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源头。只要控制好乙肝病毒,从一开始就把病毒量控制到最低,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样,患者才能正常工作、学习、建立家庭和生育,享受正常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乙肝患者重塑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