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成热销货 假洋医疗器械趁虚而入

生活常识 2025-04-19 06:0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警惕医疗器械领域的“海归”造假现象

近期,家居行业的达芬奇造假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在我们国家的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存在国产产品冒充进口医疗器械的现象。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深入了解医疗器械行业的“海归”造假现象。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三种类型的假“洋医疗器械”:

第一种是国内生产的“洋面孔”医疗器械。一些国内生产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迎合公众对进口医疗器械的盲目崇拜心理,刻意在产品外包装和说明书上使用全外文标识。比如,曾经发现的一款全英文标注的医疗器械,实际上是由一家纯本土小型生产企业生产的,并不出口,也没有任何国外背景。监管人员在询问企业为何使用全英文包装时,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样看起来更国际化”。

第二种是无中文标识、说明书的洋医疗器械。部分代理机构或代理商虽然提交了附有中文的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注册资料,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注册。但在取得注册证后,为了节约成本,直接销售原装进口医疗器械或包装标识信息不规范的医疗器械,出现了“合法审批、违法销售”的现象。医疗器械的标签、说明书等是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依据,缺乏中文标识难以保障患者安全。监管部门在检查中曾经发现,有的医疗机构使用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上没有一个中文字,发现问题后只得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自行购买的保健类医疗器械若缺乏完整规范的中文使用说明,也很难保障消费者的用械安全。

第三种则是非医疗器械冒充“洋医疗器械”。一些销售商用进口的保健器械冒充正规医疗器械,违法宣传疗效。特别是一些体验馆类医疗器械销售商销售的产品,他们重点宣传进口保健产品的疗效,容易误导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对于医疗器械知识了解较少,在体验馆免费体验的诱惑下,很容易上当受骗。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的努力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盯紧生产关,加强监管力度,做好细致的检查工作,杜绝可疑产品进入市场。要把好流通关,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特别是经营高风险产品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守住使用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并对医院验收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宣传工作也是关键,包括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法规宣传和警示教育,对公众普及医疗器械辨别和使用知识,帮助他们脱离对“洋医疗器械”的盲目崇拜。只有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使违法的“洋医疗器械”无处容身。

上一篇:刑法修正案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