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总是现血荒?
近年来,国内血站的年供血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增长率达到了12.6%。令人振奋的是,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高达99%。尽管有这样的积极态势,临床用血告急的情况仍然频繁出现。对此,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给出了深入的分析。
郭燕红指出,血液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尚未赶上临床血液需求增长的速度。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基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血液需求的区域分布和流向不均衡,这与医疗资源的布局不平衡密切相关。大量的患者流向了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这也导致了这些城市用血量大幅增加,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难以缓解。这一现象在北京尤为突出。
血液的特殊性在于它只能来自于人体,血液工作的基础离不开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我国的人口献血率仅为8.7‰,虽然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的标准。
对比之下,丹麦的无偿献血率位居世界之首,这个北欧小国的献血率高达67‰。华大基因欧洲分部的科技代表宋海燕分享了在丹麦的经验,那里的人们将献血视为一种自发的习惯,尽管基本没有什么鼓励献血的政策。
世界第一的献血率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爱心,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育。邻国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献血意识,政要名人积极参加献血活动,起到了重要的社会示范作用。日本的红十字会规定的献血年龄范围是16-69岁,广泛覆盖各个年龄段,同时在中小学生及青年中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通过明星宣传、教科书、漫画等方式,提高无偿献血的知名度,青少年占献血总人数的40%以上。
对于是否放宽年龄限制就能缓解血荒的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放宽献血人群年龄段并不能解决用血紧张的状况。真正的关键是合理调配血液资源,确保血液的开源与节流并举。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血液工作非常细致,从血液的检测、采集到供应,都有严格的标准化操作。日本红十字会有统一的电脑联网、采血标准、检测方法和设备仪器,确保每一份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最大的献血人口基数。化解血荒,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血液的充分供给,让生命因我们而奔流不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生命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