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中国基金会行业的核心交流平台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应运而生,至今已走过了十五年的辉煌历程。由最初的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八家机构自愿发起,该论坛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基金会行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论坛的发展历程及核心信息。
一、基本信息
成立背景方面,论坛的诞生源于汶川地震后,对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深刻反思。随着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增加和影响力扩大,论坛应运而生,旨在促进非公募基金会之间的协作与行业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及满足多元化需求,论坛于2016年11月23日正式更名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标志着其从非公募基金会领域扩展至更广泛的基金会行业。为了稳定组织架构和执行团队,论坛秘书处在2017年6月注册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组织与运作
论坛的组织形式采取轮值主席制,由发起单位负责人组成组委会,负责决策宗旨、活动形式等。得到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多年来,论坛通过举办年会、沙龙等活动,搭建行业对话平台。还发布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年度报告》和《自律宣言》,推动行业透明度与规范化。通过建设官方网站等线上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
三、核心成果与影响
经过数年的发展,论坛在行业推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年会,累计吸引超过七千家机构、一万五千人次参与,成为基金会领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行业盛会。论坛还发布了十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为非公募基金会提供实践参考。随着使命的升级,“建设中国基金会行业生态系统,促进社会良好运转”已成为论坛的新目标,覆盖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典型案例展示
作为对中国基金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论坛,其年会更是备受瞩目。以2024年的年会为例,主题为“信任与高质量的慈善”,在杭州举办。年会内容丰富,包括主论坛、平行论坛、慈善市集等活动,聚焦行业信任建设与创新实践。论坛还通过持续的平台建设与行业倡导,推动了中国基金会生态的发展。该论坛不仅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整个慈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