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包机送学生回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学生返乡创新举措
一、典型实施案例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22年12月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关怀精神。面对省外学生返乡的难题,学校不仅协调航空公司提供覆盖八条航线的包机服务,更为学生出具健康担保证明,以全方位保障学生的旅途安全。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返乡难题,更彰显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深厚人文关怀。
吉林大学与南方航空合作,推出包机专线,集中协调机票资源,为学生打造安全、便捷的返乡之路。这一合作降低了学生购票的难度,也保障了疫情期间跨省流动的相对安全。
而在2022年1月,天津大学面对天津至新疆航班停运的特殊情况,主动安排包机,并派遣教师全程护送160名学生返乡。这不仅解决了交通中断的燃眉之急,更体现了学校在危机中的果断决策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东北地区的多所高校,如大连的东北财经大学等,在2021年寒假期间与机场、铁路部门紧密合作,为多所高校的学生提供包机和高铁专列服务。机场甚至设有专用值机柜台和候机区,实现了“点对点”的闭环运输,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返乡行程。
二、配套保障措施
在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完善的配套保障措施。防疫支持方面,高校普遍为学生提供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监测报告等必要文件,部分学校还发放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交通衔接上,除包机服务外,还有专车接送学生至机场、车站,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转接触风险。在费用方面,通过集中采购或利用校友资源协调,有效降低了学生包机的成本,如天津大学的包机服务就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社会评价与意义
这些举措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好评。许多人赞扬这些高校“彰显担当”,称之为“招生简章级”的人文关怀。尽管有部分舆论对包机服务提出质疑,认为是否属于“甩锅”行为,但更多的观点支持高校在特殊时期的主动作为,认为这远胜于“一刀切”的放假模式。
四、模式推广价值
这些服务多是在疫情、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期推出的,充分体现了高校对学生安全的深刻重视。其成功的核心经验包括提前协调运力、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全流程服务保障等,为其他地区在类似情况下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更展现了教育机构在特殊时期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值得广泛推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