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袭来时,怎么保障“老有所安”
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的火灾事故,造成了惨痛的损失,已有38位无辜老人离世,目前仍有6人在医院接受救治。这场悲剧给“老有所安”的养老问题敲响了警钟。在老人群体中,失去自理能力的七八十岁长者成为了事故的主要受害者,让人心痛不已。
“老有所安”,不仅是让老年人在物质上得到保障,更是让他们能够安心、安全地生活。它是评估一个地区养老保障和民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尺,其中安全是其最基本的底线。
从事故现场的情况来看,康乐园老年公寓的硬件设施简陋,采用的是简易的彩钢瓦房,这种“铁皮泡沫屋”的结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墙体的夹层主要由泡沫填充,且房子没有地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护理服务也明显不足,老人们反映平时虽然有人打扫卫生,但晚上却很难找到服务员。
康乐园老年公寓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我国众多养老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从中部农村养老机构现状来看,一些地方的养老机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甚至一些敬老院的建筑都是危房。在护理方面,目前我国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与工作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衡,远远达不到合理的5:1比例。由于待遇低、工作辛苦,很多养老机构实际上是由老人彼此之间相互照顾。
这些养老机构的窘境,与一些地方民生保障的“口惠而实不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有关部门强调养老保障和民生关切,但在具体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时却存在“只点菜不买单”的现象。资金保障是做到“老有所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用于五保老人的经费被基层保运转开支挤占,真正用于五保人员供养的比例非常低。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部门应理顺责任,合理划分各级投入比例,不能“溜肩膀”将责任推给基层或社会。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部门同样要履行基本养老责任,不能“溜肩膀”将责任推向社会。部门还应给予民办和公办养老院同等待遇,落实新增床位补贴,并做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和监管。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安全、安心地安置数以亿计的老人,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并吸取此次火灾事故的教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让每位老人都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