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怎么用心药医?其实心病的水很深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速,压力山大,负面情绪若无法及时释放,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精神和心理疾病。很多人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认为它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么,心脏病真的是一种疾病吗?心病又是否可以用药物来治疗呢?
俗话说,悲伤超过心死。实际上,心脏病不仅包括生理疾病,还有心理疾病的分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心脏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除了感染、中毒、脑肿瘤、代谢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外,精神和心理异常可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前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后者则是由于社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结婚、学习压力等导致的心理失衡。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由于脑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的病理变化,导致脑功能紊乱、心理修复机制的破坏,出现感知、思考、感情和行为的异常。而后者则没有这些病理机制,也没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只是表现为困惑、无聊、烦恼、焦虑等情绪状态。
和生物意义上的疾病一样,心脏病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正规医院的医疗诊断和日常生活中的小行动、小方法。如果出现失眠、无聊、失去兴趣等症状,应该引起关注。一旦发现线索,应尽早到正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自然光对调节情感有一定的作用,早上10点前出门锻炼,阳光中的蓝光有助于调节生物节律。对于已经患病的人来说,消除病耻感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有精神上的心理问题而感到羞耻,一定要积极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生命在于运动,当被轻度的心脏病困扰时,一些运动方法也可以起到良药的作用。例如,缓解轻度抑郁症的方法有很多,如找朋友倾诉、每天散步一小时、旅行等。腹式呼吸法也可以帮助缓和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调整姿势、呼吸和心灵,感受腹部的起伏和凉爽的气流。
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的特殊之处往往在于我们的心意和行动。不要忽视心理问题,也不要认为心病只能用心理方法治疗。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关爱自己的心灵,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本文由中国权威医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审查。彭国球主任擅长健康养生、临床医学、心理医学等领域,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