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开设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的《家常菜》课程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课程由学校后勤保障部主导,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其独特之处令人瞩目。
一、《家常菜》课程的设置独特而丰富。教学内容涵盖了烹饪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从经典的青椒土豆丝、八宝辣酱,到精致的菠萝咕肉、干烧大虾等家常菜,还包括中式面食与西式点心的制作。总计18学时的课程,对于师范生和强基计划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他们提升生活技能、体验烹饪艺术的重要机会。初期试点班级仅有两个班,每班限额20人,显示出该课程的受欢迎程度。
二、《家常菜》课程特色鲜明。期末考核时,学生们需在食堂开设专门窗口,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让师生品尝他们的菜品,并结合实践成果评定等级。这种考核方式既具有实践性,又富有创新性。课程还计划扩展至糕点、西餐等更多烹饪领域,令人期待。
三、华东师范大学的饮食文化特色深厚,《家常菜》课程无疑是这一特色的延续。学校的食堂曾因创新菜品如“葡萄炒玉米粒”“彩虹水饺”等被戏称为“华东吃饭大学”。而此次开设的《家常菜》课程,更是将学校的饮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课程上线后迅速爆满,显示出学生们对烹饪技能的热爱和追求。
四、网友们对《家常菜》课程的评价极高,称其“将做学问与生活技能完美结合”。这一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技能,更是将高校传统学术教育与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展现了高校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家常菜》课程是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它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活技能,更是将烹饪艺术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展现了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和综合性。这一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