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镜的新视界:气囊辅助性小肠镜(下)
自2000年首个成功的胶囊内视镜病例报道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微型照相机,仅有2.6公分长和1.1公分直径,当病人将其吞入后,它会开始工作,每秒截取2张照片,全程记录约5万多张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随后由专门的机器和医师进行解读和诊断。尽管我们可以诊断小肠病灶,却无法进行切片确诊或治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沮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肠镜也在不断地进化。双气囊小肠镜,这一创新技术由日本的Yamamoto教授在2001年发明。它不仅让小肠疾病的诊断成为可能,更直接开启了小肠镜治疗的新篇章。
想象一下,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第二部分,距离约60公分,但在这之下的病灶我们却无法诊断。过去,人们曾试图通过延长内视镜的长度来深入小肠,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小肠不仅长,还充满了弯曲,这使得内视镜容易在肠道内绕圈圈(looping)。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困境。它在200公分的内视镜前端加上了气囊,再配合一个有气囊的外套管。通过两个气囊的收放,以及内视镜与外套管在小肠内的推拉,小肠就像卷起的袖子一样被折叠,从而深入小肠深处。结合口端和肛门端两个进入方式,全小肠的检查终于成为可能。
双气囊小肠镜虽然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其操作不易,耗费时间,使用起来相当不便。于是,新一代更简单操作的单气囊小肠镜应运而生。它省略了双气囊小肠镜前端的一个气囊,只有外套管带有气囊。操作时,只需将小肠镜弯曲勾住肠壁,然后将消气的气囊推到内视镜尽头并充气,接着将气囊连同小肠镜一起往外拉,小肠就会被往后拉并折叠起来。操作相对简单,时间也更快。
如今,单气囊小肠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被合称为气囊辅助性小肠镜。它们各有优缺点,但都是诊断与治疗小肠疾病的重要工具。这些创新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希望。
由网友『胜者为王!』至本站。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