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遏阻暴戾网络语言传播
针对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遏阻暴戾网络语言传播”的任务要求,结合当前网络治理的动态,我们推出以下综合举措:
一、政策框架与专项行动
面对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暴戾网络语言,首先我们要强化新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各类新媒体平台必须严格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标准,坚决遏制攻击性、侮辱性等负面网络语言的传播。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将针对“负面情绪挑动治理”展开,严格控制煽动群体对立、传播网络戾气的言论。我们还将完善法律与制度保障,将暴戾语言明确纳入《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管辖范围,并推进《反网络暴力法》的制定,构建层次分明的责任追究体系。
二、平台责任与技术监管
网络平台在遏阻暴戾网络语言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必须落实全流程内容管控,利用AI技术识别并拦截暴戾语言,同时强化信息来源标注和虚假信息打击。平台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建立恶意账号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账号采取限流、封禁等措施,并通过算法优化减少负面内容的传播。
三、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
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共同参与治理,形成合力。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网民文明理性互动,抵制谩骂、人肉搜索等行为,并明确个人在传播信息时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还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通过12377平台、中央网信办官方渠道举报违规内容,形成全民监督机制。
四、长效治理方向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暴戾语言的界定标准,推动跨部门协同治理。通过司法解释明确“情节严重”等量刑标准,提升法律威慑力。我们还应关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源头上减少暴戾网络语言的出现。这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和网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治理格局。
遏阻暴戾网络语言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上述综合举措的落实和完善,我们相信能够有效遏阻暴戾网络语言的传播,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