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称普京不能继续掌权
拜登总统于2022年3月26日在波兰华沙的演讲中,就俄乌冲突发表强烈言论,其中“普京不能继续掌权”的表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反响。这一事件的发展及其各方反应,深刻展示了国际政治舞台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事件的背景与拜登的言论。在波兰华沙皇家城堡的演讲中,拜登总统严厉谴责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在即兴发言时情绪激动地表示:“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个人(普京)不能继续掌权了。”这一言论被许多观察者解读为美国公开呼吁俄罗斯政权更迭,从而引发了华盛顿内部对局势可能升级的担忧。
紧接着,白宫迅速对此进行了澄清。白宫官员表示,拜登的言论并不代表美国政策的转变,他的本意是“不能允许普京对邻国行使权力”,而非讨论俄罗斯内部的政权问题。他们特别强调,这种强烈的表述并未出现在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中,显示出这是一个即兴、情感化的表达。
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十分强硬。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日表示:“这不是由拜登来决定的,俄罗斯总统是由俄人民选举产生的。”俄方将拜登的言论视为对俄内政的干涉,并认为这进一步损害了俄美关系修复的可能性。
随后,拜登在后续的记者会上对此进行了解释,他称该言论是“道德愤怒的表达”,并非寻求政权更迭。而且,他强调“不为此道歉”。有趣的是,有媒体发现拜登在回答关于此言论的问题时,手中拿着一张“小抄”,上面预先设定了对此争议的回应口径,包括“表达道德愤慨”和“未威胁北约团结”等要点。
在国际社会上,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反应和影响。北约盟友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均与拜登的言论保持距离,明确表示“推翻普京政权不是北约目标”。与此俄罗斯议员批评此类言论显示美国“外交手段枯竭”,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转移矛盾。
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美俄之间的外交紧张,使两国关系修复的前景更加渺茫。它也凸显了拜登在俄乌冲突中的矛盾立场:既想通过强硬表态支持乌克兰,又需避免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正面冲突。
总体来看,尽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美国对俄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后续美国对俄政策仍以制裁和外交孤立为主,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政权更迭行动。这一事件更多地展现了国际政治舞台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以及各方在处理和应对国际冲突时的复杂心理和策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