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水喝错了也伤身这份科学饮水指南请收藏
世界水日,聊聊科学饮水之道
水,是生命的源泉,对人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是否真正了解如何正确饮水呢?在3月2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同科学饮水的奥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主管营养师边姗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详细解读了水的对人体的重要性。水不仅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更是生命健康的基石。水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从物质代谢的载体到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再到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都离不开水的存在。当摄入和排出的水分保持平衡时,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转。
喝水并非越多越好。边姗姗提醒我们,过量饮水可能导致急性水中毒,出现低钠血症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每天应该喝多少水呢?边姗姗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大约在1500至1700毫升,相当于8杯200毫升的杯子。特殊人群,如运动量较大或劳动强度较高的人,以及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干燥环境下的人,需适当调整饮水量。如果摄入了富含水分的汤、粥、果蔬等食物,也可适当减少饮水量。
如何判断水分摄入是否足够呢?边姗姗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观察尿液颜色。如果尿液呈浅黄色,说明水分充足;如果呈黄色,则表示水分不充足;如果尿液深黄,则可能存在脱水问题。
除了饮水量,边姗姗还强调了饮水的时间、方式和温度的重要性。她建议我们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口渴时,人体已经失去水分平衡,细胞开始脱水。饮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以100至150毫升为宜,间隔半小时左右。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解渴,有利于人体吸收。水温建议在40摄氏度左右,避免喝过烫的水,以防对口腔和消化道造成损伤,甚至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边姗姗特别提醒,肾脏、心肺功能不佳的人群需要遵循特定的饮水要求,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水习惯。
让我们在这个世界水日,重新审视我们的饮水习惯,科学饮水,让身体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