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备受冷落

生活常识 2025-04-17 18:54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医师多点执业的遭遇: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在我国医改的大背景下,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被视为一项重要内容。上海作为先行者,尽管已经试行了三个多月,但令人惊讶的是,数万名医生中只有寥寥85人申请多点执业。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医师多点执业遭遇的冷落。

所谓“执业医师多点执点”,是指中级职称以上的执业医师可以在不超过三家医疗机构注册专业领域多点执业。理论上,这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就医选择,同时为第二执业医院带来优质医疗资源。

业内人士揭示,实际上存在大量“不合法”的多点执业现象。尤其是一线城市大医院的名医师、老医师,他们常常在民营医疗机构、郊区或小城市医院出诊。尽管这种方式给各方都带来一定好处,但因缺乏合同关系和监管机制,一直处于合法边缘。

政策层面的放开,旨在将这种不合监管的行为“合法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缓解“看病难”问题。这一政策目前并未得到医生的普遍认可。多数在大医院执业的中级以上医师,对目前所在的医院有诸多优势,如晋升职称、申请科研项目、退休后享受待遇等,因此他们担心因多点执业得罪医院,得不偿失。

这与中国的医疗体制密切相关。在中国,医生的人事档案、编制等都在医院,医生属于医院的“单位人”。多点执业需要第一执业点即原单位同意,但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模式下,医生担心提出申请会被视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顾虑重重。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也限制了医生的流动。一些医生想到民营或社区医院多点执业,但那里的设施条件、医技团队水平常常不达标,即使去了也难以发挥作用。

专家指出,多点执业试点虽然在医院间人才壁垒上打开了一个口子,但要充分发挥效益还需多方合力。一方面,医院需创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医生“走出去”。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促进医疗资源结构均衡,加强普通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医生流动提供应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并非孤例,很多推广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应政策,这一医改内容可能会因医院的阻力而难以推进。未来如何平衡医院与医生的利益、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如何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保障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将至关重要。

上一篇:跳广场舞要注意,小心跳出关节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