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敕旨和圣旨有哪

生活常识 2025-04-16 09:20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圣旨千年之前的权威之声

在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圣旨”这个词。但其实,这个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称呼。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皇权的权威,让我们回溯历史,深入了解那时期的命令究竟是如何传达的。

在古代,皇帝的命令一般被称为“敕旨”,也称作诏书、诏令、制诏。唐朝时期的敕旨,细致入微地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复杂。那时的敕旨分为制书和敕书两类。

制书,处理的是重要事务。在唐朝初年,它曾被称为“诏书”。因武则天的称帝,为了避讳她的名字,诏书被更名为制书。制书分为三类:册书、制书和慰劳制书。其中,册书用于立皇后、太子以及分封诸王,写在竹简之上;制书则用于任免高官、更改制度、赦免等重要事务;而后两种制书则用绢黄纸写成,其中皇帝用以表扬他人的称为“慰劳制书”。

制书的运作流程更是复杂。它需跟随唐朝的制度运转。每当皇帝要处理重要事务时,需先由草拟公文,交给门下省审核。审核通过后,再传回中书省,由中书省递交皇帝。皇帝一旦通过,便发给门下省执行。整个过程涉及多次审核、存档、抄送,极为复杂。唐朝的制书多以“门下”二字开头。

相较之下,敕书则显得更为简洁。一般是官员上呈公文,皇帝在批复的末尾写上“敕”字。虽然敕书看似简单,但其效用极大,甚至可替代法律。在古代中国,皇权大于法权,而敕书则能处理各样繁杂的政务。

无论是制书还是敕书,唐朝的敕旨都充满了文学性。其中运用了各种典故,如“譬兹梁栋,有若盐梅”。这句话出自《授裴寂司空诏》,既展示了裴寂的才华与地位,也通过典故增加了敕旨的文学韵味。

再来看另一时期的诏书,“遂以赐朕,事同政君”。这是唐高宗欲将武则天纳入后宫,为掩盖议论而发布的一道诏书。其中的“事同政君”,引用前朝事例,巧妙地表达了唐高宗的意图。

除了文学性,唐朝的敕旨格式也十分严格。它既采用了讲究音律、对偶、用典、辞藻的骈体文,也使用了散文。每一字句,都展现了公文的严谨与文学的优雅,真正体现了盛唐的风采。

唐朝的敕旨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文学与历史的交织。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复杂。每一道敕旨,都是千年之前的一声权威之令,令人敬仰。

上一篇:四大伤脑习惯你有没有 别让智商成硬伤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