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你关心的养老金并轨四大疑问
解开困扰心结的钥匙:养老金并轨改革,从容迎接退休生活
近日,近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关于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疑虑所困扰。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入缴费时代。面对改革,许多人心中充满了疑惑:退休后的养老待遇会不会变差?缴费后现在的工资会降么?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疑虑的面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2015年,一开篇就迎来这场关乎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大改革,必然有其深远的意义。
对于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退休后的待遇如何。改革前,退休工资与职务紧密相关,退休后工资大约为退休前的80%至90%。改革后,情况将发生显著变化。按照新的决定,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员工,养老待遇不再与职称、级别挂钩,而是和企业职工一样,单位和个人都需要缴费。退休后,养老金的发放将不再由单位负责,而是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这一改革将有助于避免一些单位因退休金负担过重而不敢给在职员工涨工资的情况。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外,为了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还将实施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由单位和个人两部分构成,两部分资金共同构成职业年金基金,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工作人员退休时,根据其职业年金的积累情况和相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那么,这场改革对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意味着什么呢?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的解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这意味着改革并非是为了降低大家的待遇,而是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将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这样一来,退休人员的待遇将更加公平、合理。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为了配合养老金并轨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整方案也已经配套出台。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并已经发到各单位执行包括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等内容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总之养老金并轨改革是一把解开困扰心结的钥匙帮助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容迎接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