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精神科医生4个出现精神问题
五个精神科医生出现心理波动,背后隐藏了什么?
最近,一则消息震惊了京城: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中,五个精神科医生竟有四人出现精神障碍。这些平日里擅长于心理疏导的专家,此刻却深陷情绪的漩涡之中。有的医生饱受抑郁之苦,有的则焦躁不安,甚至有的行为异常。其中两人病情较重,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
是谁在为这些精神科医生减压?又是谁在帮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怎么他们自己却首先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呢?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了太多的精神垃圾、负面情绪吗?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虽然这家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属于个案,但也反映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马辛表示,精神科医生的工作远非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他们面临的压力与同年资的其他专业医生相比更大,收入却相对较低。更为艰难的是,他们还要面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这导致精神科医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那么,精神科医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是否高于其他职业呢?马辛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这一概率与其他职业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心理咨询师行业有一个独特的“督导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心理咨询师会得到心理专家的指导,帮助他们剖析自身的心理弱点。遇到与自身有相似心理弱点的来访者时,心理咨询师会选择转诊给其他同事,避免自身心理状态受到影响。
与普通人相比,精神科医生无疑要面对更多的负面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科医生通常拥有较强的心理修复能力。越优秀的医生,这种能力就越强。在北京安定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中,年轻医生会接受上级医生的业务指导,遇到特殊病例时也会与同事交流。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实际上对维护医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在综合医院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却较少有这样的机会进行交流和心理压力管理。综合医院的强势学科往往不是精神科,这也导致精神科在科研和经济收入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使得综合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压力更大。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特殊的患者群体,自身心理受到的影响也可能更为显著。
据了解,北京目前共有6万余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和管理的档案。这些患者的康复之路离不开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指导。马辛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精神科医生这一群体,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更多支持,更要在心理层面给予适当的关怀。“如果精神科大夫都出现了心理问题,那谁来为我们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专业帮助呢?”她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