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减肥
深入解读肥胖病:从中医角度看拔罐减肥
肥胖病,一个现代生活中愈发普遍的病症,当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时,便称之为肥胖病。尤其对于40岁以上的成人,这一现象更为常见。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为: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x0.9,儿童的标准体重则为年龄x2+8。
尽管传统中医文献没有专门的减肥论述,但其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却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肥胖的原理进行了辩证论述。当摄入过多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将其转化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这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密切关系。
对于单纯性肥胖,传统医学的保健减肥方法被证实有效,但对于遗传性肥胖,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拔罐操作在减肥中的应用。
拔罐操作在减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中阳亢盛者,症状包括体质肥胖、胃纳亢进、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腻、舌质红、脉滑数。治疗的目标是清胃泻火。取穴包括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阳池、三焦俞等。其中,耳压饥点穴(位于耳屏前面中点,外鼻穴下方)可使胃脘胀满,降低食欲,是减肥的经验效穴。单罐法留罐肺俞,则有助于水谷精微的宣发肃降而输布全身。
对于痰湿阻滞者,症状包括体质肥胖、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瘘、舌胖齿痕、脉沉或滑等。治疗方法是湿化痰。取穴包括耳穴内分泌、肾上腺以及体穴三焦俞、脾俞等。耳压内分泌、肾上腺穴点,有中枢神经对内分泌的调节作用。体穴结合用单罐法走罐,施术15~20分钟,起到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
传统医学减肥的方法是基于经络脏腑学说,多采用泻法则来抑制摄食功能或调节脾胃亢进状态以达到减肥目的。这些疗法除了具有实际生理效应外,还起到了心理及暗示的作用。病人减肥心切,这些疗法能够通过病人饥时或餐前的操作,起到提示病人自觉控制食量的心理效应,确实能够引起下丘脑摄食中枢的调节反应。
拔罐操作在传统医学减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达到清胃泻火、湿化痰的目的。这些疗法还具有心理及暗示作用,帮助病人自觉控制食量,实现健康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