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案幸存者发声
一、案件经过及幸存者的生死经历
在1998年的常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绑架案。劳荣枝与法子英联手,将刘某夫妇诱骗至出租屋,劳荣枝用铁丝将刘某捆绑,并胁迫其妻子刘芬交付7万元赎金。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芬至今仍感到心悸。在接到丈夫的电话后,她曾误以为这是一起因“男女关系纠纷”引发的勒索事件。在与劳荣枝在皇家歌舞厅会面时,刘芬对劳荣枝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看似年轻漂亮的女子“不像坏人”。但在随后的交易中,刘芬亲眼目睹了劳荣枝与法子英如何残忍地对待刘某。尽管法子英曾考虑因刘芬的哀求而释放他们,但当时的情况让刘芬夫妻俩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二、幸存者的沉默:为何未报警?
在当时,刘芬和许多其他受害者一样,将这次事件误判为“家丑”,并未意识到其严重性。她认为丈夫的问题是因为“男女关系”引起的,所以没有报警。被释放后,两人因为担心报复,选择了隐瞒这段经历。这种误判和恐惧心理,让许多潜在的受害者选择了沉默。
三、庭审的纷争与幸存者证词的重要性
在近年来的庭审中,劳荣枝否认了故意指控,声称自己受到法子英的胁迫。幸存者的证词揭示了劳荣枝在犯罪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包括威胁和捆绑受害人的行为。检方充分利用这些证词,展示了劳荣枝与法子英如何共同策划和实施这起绑架案。
四、案件的后续发展与幸存者的态度
2023年,劳荣枝被执行死刑后,尽管经历了漫长的诉讼过程,但幸存者和其家属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刘某简短地表示“感觉不错”,而另一案件受害者家属朱大红则直言“大快人心”。刘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早知道劳荣枝和法子英是连环犯,她一定会选择报警。
关键点
这起常州绑架案是劳荣枝与法子英系列案件中唯一一起未造成死亡的案例。幸存者的证词成为揭示案件真相的关键,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幸存者认知局限和早期刑事侦查技术不足的反思。劳荣枝的角色定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她的行为是否自愿参与犯罪,还是受到胁迫的问题也在庭审过程中备受关注。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恶性犯罪的残酷现实,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变化和司法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