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卖中药? 健康无虞才是思考核心
中医,是中华大地上历史悠久的医学瑰宝,深受民众信赖。除了前往中医院就诊,许多民众还会到坊间的中药行“抓药方”。尽管这些中药行的经营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却大多缺乏药理背景。针对这一问题,中华民国药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古博仁呼吁应积极制定措施,以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让中药行有章可循。
用药安全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不容忽视。中药房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价值也不容忽视。过去台湾曾存在的中药鉴别能力人员认证机制,因故取消,使得许多中药行的经营者无法借由认证来建立信赖。这一变化也促使大众开始关注坊间中药行是否具备正式的药理知识,能否准确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并正确用药。
对此,中药材相关经营者则表示,因为“药事法”的相关规定,他们需要修习课程、通过考试才能经营中药房或调剂中医师处方药品等业务。至今尚未设立相关考试,使得中药房的传承面临困境。具有正式资格的老师傅过世后,中药房的文化传承也面临中断的风险。
古博仁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福祉”与用药安全。他强调,“中药非食材”,食用后定会产生身体反应,这一反应必须纳入衡量要点。如果民众因误食中药而产生不良反应,责任归属问题成为思考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应综合考虑最大公益、大众生命安全以及民众需求。对于药方,需要管制民众取得管道,但部分常用、安全的温补药材则可以开放一般贩售,如综合卤包、四物、八珍、十全等。也可以规划品质佳的“浓缩制剂”,方便民众取得,并创造中药的另一效益。
对于中药文化日渐式微的情形,古博仁表示,许多大环境的变化如就诊习惯、医疗需求改变等都需要考虑。他也提醒民众,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药材的用量、食用时机,并遵循正确用药守则,方能让中药材发挥最佳疗效,守护自身健康。
加入健康医疗网,关注健康资讯!同时提醒广大网友,由网友『淑女妆.』,如果您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处理。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