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喂失智者?家属叹:受歧视伤害
台湾失智症群体面临的社会困境与挑战
据台湾失智症协会估计,当前台湾约有15至20万名失智症患者,且在接下来的20年里,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2.5至3倍。尽管这一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健康挑战,但社会大众对于失智症的了解却普遍缺乏,导致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遭遇歧视和伤害。
邱淑明女士,一位失智症患者的家属,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亲身经历。她表示,在社区公园散步时,曾有人对失智的父亲说出令人心痛的话:“那我拿石头给他吃,他会不会吃?”这样的言语歧视让她们感到极度伤心和不被尊重。
失智症,并非简单的“痴呆”,更不是人们口中的“怪物”或“疯子”。它是由年龄增长和脑部功能退化导致的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讲话重复、时间错乱和健忘等症状。像邱淑明的父亲一样,只要以耐心沟通,他们仍然可以与外界正常交互,只是行动可能稍微缓慢一些。
国内社会对失智症患者的负面观感根深蒂固,很多人常用言语嘲笑他们。不仅如此,患者在参加活动时,因动作迟缓、言语不清、重复动作等情况,常被旁人排斥。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因动作缓慢或刷卡出错,患者会遭到司机的责骂。即使家属解释这是因患者罹患失智症的缘故,仍然无法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更令人痛心的是,就连租房时,不少房东一听居住人中有失智症患者,立刻拒绝出租。这种排斥和歧视给失智症患者和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台湾失智症协会和国际失智症协会在每年9月21日“世界失智症日”之际,呼吁民众多了解失智症这项疾病,对失智症患者和家属伸出友善的双手。参与社区活动,帮助稳定病症,消除对失智症的污名化现象。
每一句歧视的言语,每一次排斥的行为,都可能给失智症患者和其家属带来深深的伤害。我们呼吁社会大众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群体,让他们也能在社会的温暖中感受到尊重和关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失智症患者和其家属创造一个更加友善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