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教育在幼儿园打架的宝宝
小班的琪琪最近有些郁闷,因为她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了,老师告诉她不能还手,要告诉老师。如果还手了,就会跟打人的小朋友一起受到惩罚。这让琪琪感到困惑,从心理角度来看,公平是一种基本观念,是成人潜移默化灌输给孩子的。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向孩子解释这种公平呢?
我们可以将老师的话比作一种社会规则或法律条文,一旦公布即刻生效。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我们也要理解家长的担忧。像琪琪妈妈这样的家长已经算是很好的了。有些家长甚至会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而且要更用力。他们的理论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孩子从小就忍气吞声,可能会一辈子被人欺负。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关注的焦点就是孩子。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会采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发泄。比如的妈妈,因为宝宝不肯道歉,就打了宝宝。这可能会给留下谁有力谁就有理的心理阴影,让他觉得以武力解决问题才是英雄。长此以往,这种心态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强凌弱,甚至将妈妈的不满发泄到同学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老师的做法没有错。老师所反对的只是以暴制暴,但并不意味着她赞成忍受。在幼儿的世界里,如果孩子受到欺负,应该选择向公正的一方,比如老师或家长报告。幼儿世界的问题相对简单,公正也比较容易得到实施。我们要告诉孩子,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被打后还手只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从一开始就避免冲突的发生。
让我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文体给孩子讲解这个道理吧。让孩子明白,面对不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