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梯就喘… 小心肺动脉高压
【故事从楼梯与泳池开始】
八岁的黄奕胜,每走一段楼梯都会气喘吁吁,游泳时脸色更是苍白得吓人。这些症状看似普通,却暗示着他的身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在经历各大医院的奔波后,最终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曾经的宣判仅有一到两年的生命期限,但他的家人并未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接受治疗,终于等来了肺脏移植的机会。
医师表示,如今已有更为有效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对于长期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及早发现、治疗是关键。
关于肺动脉高压,中华民国心脏学会肺高压工作小组主委暨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曾春典给出了解释。这种病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主要出现在高血压、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中,长期下来易引发肺动脉高压问题;而先天性则包括心室中膈缺损等所引起。当压力变高,患者就会出现走路喘、咳血、脚水肿、腹水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初期很难发现,根据临床经验,患者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才能确诊。
调查报告显示,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以易喘最为常见,占到了82%。患者还可能出现容易感到疲惫(71%)、睡眠失调(55%)、呼吸困难(53%)等症状。患者平均在39岁时开始出现相关症状,其中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较女性平均41岁来得早。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在确诊前需要看多位医师。调查指出,如果一开始没有到心脏科或胸腔科看诊,患者平均需要看四位医师才能确诊并接受治疗。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幸运的是,曾春典教授表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如今有了更好的治疗方式,药物可以让疾病获得控制,五年存活率已经超过了60%。
为增加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中华民国心脏基金会将在特定日期在台北101和高雄捷运左营站举行活动。邀请民众通过爬楼梯和吹气球的方式,体验肺动脉高压患者“喘”的感受。
《小心!爬楼梯就喘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由网友『你我同渡余生』,旨在提高大众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和重视。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感到不适,请尽快就医,并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