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导的大米砷限量国际标准获CAC通过

大健康 2025-04-19 19:12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日内瓦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盛大会议上,一项关于大米砷含量的国际新标准被正式通过。这一里程碑式的决定由中国主导的工作组完成,将每公斤大米的砷含量最高限定为0.2毫克。这一决策背后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重量级专家吴永宁。

这项国际标准的设立并非轻率之举。砷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的非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多种合金制造中。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砷的氧化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期接触砷可能导致癌症、皮肤损伤,还会影响发育,引发心脏疾病、糖尿病,并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和大脑。

大米特别容易受到砷的污染。CAC指出,与其他作物相比,稻米更容易吸收砷。而在亚洲国家,尤其是稻米产量和消费量巨大的地区,由于使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稻米中的砷污染尤为严重。近年来,多起砷污染事件被曝光,其中今年3月央视报道的湖南石门河水砷超标事件便是典型案例。受土壤和地表水污染的影响,农作物砷含量严重超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据报道,已有超过157人因砷中毒而丧生,且砷中毒致癌的人数还在不断攀升。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已经设立了稻米中无机砷的限量指标,即每公斤为0.2毫克。这一标准在2010年向世界贸易组织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协定》进行了通报。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中心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此问题上一直在积极行动。早在2010年,食品污染物专门委员会(CCCF)就提出了稻米砷的控制问题,并决定由中国牵头开展相关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由中国主导、日本共同参与的工作组对降低稻米砷含量的控制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14年提出了稻米中无机砷的限量标准。

这次CAC通过的精米每公斤0.2毫克的限量标准,是中国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成功转化。而关于糙米每公斤0.4毫克的限量标准由于存在争议,仍需要继续收集数据,预计将在2015年提交。值得一提的是,CAC还将编制新的操作规范,帮助各国遵守相关最高限量标准,为生产者提供有效的农业和生产技术,以预防和减少污染。这一标准的设立不仅为全球的食品安全设立了新的标杆,也为那些正在面临砷污染问题的地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是一次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进步。

上一篇:胖五发动机研制背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