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少患者对麻醉药认识存误区
揭开神秘面纱:对药品与精神药品的误解与真相
在现今社会,不少患者及其家属乃至医务人员,仍旧对精神药品和药品抱有神秘感,导致他们在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诸多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便是认为一旦接触药品就会立刻上瘾,以至于许多患者在面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时,宁愿选择默默忍受也不愿寻求药物的帮助。或者他们认为这些药物仅仅能带来短暂的缓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选择忽视其存在的价值。
疼痛,尤其是癌症疼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相关统计,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居高不下,这一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一系列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连锁反应。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事实上,疼痛不仅仅与恶性肿瘤紧密相关,它本身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国际疼痛研究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世界抗癌痛年”活动,正是为了强调给予中晚期癌症患者适当的止痛治疗的重要性。
许多患者对于使用药品存在深深的恐惧,害怕自己会对药物产生依赖。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接触药品和精神药品吗?实际上,在规范使用的前提下,药物成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一项涉及超过一万例患者的研究中,仅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了精神依赖。反而是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会大大提高成瘾的风险。
说到“精神依赖”,它与“生理依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理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导致的机体适应状态,当突然停药时会出现一系列的戒断症状,但大部分症状都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而药物成瘾主要指的是精神依赖性,即药物引发的特定精神效应。如果用药者对该药物产生强烈的渴求感和欣快感,出现无法自控的觅药和用药行为,那才是真正的上瘾。
那么,如何规范使用药品呢?答案在于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对患者进行区分用药。按时服药而非按需服药也是关键,以避免药物依赖。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遵循这些规范,绝大多数的癌痛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摆脱疼痛的困扰,提升生活质量。
在这个问题上,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普及正确的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真实面貌,让每一个在面对疼痛折磨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