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90后大学新生心理状况比预期更健康
微微健康网祛斑宝网的小编今日从江苏大学发布的“2011级新生心理普查报告”中洞察到喜人的讯息:在这所大学的7900多名大一新生中,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与三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心理健康水平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
江苏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李晓波透露,按照常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90后大学生理应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理应上升。统计数据却显示了一个相反的趋势。新生中心理状态良好的比例逐年上升,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一新生常常体验到的症状中,神经和精神症状占据了前十位。大约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表现出紧张和强迫状态,例如对脏很在乎、担心他人的视线、容易操心、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过度关注周围人等。这表明新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定,尚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期望过高也是导致新生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90后新生的适应能力令人惊讶。李晓波解释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新生,在经过入学教育和心理疏导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经过3至6个月的适应期,他们基本上都能够适应人际交往、环境、生活、学习、经济等方面的变化,随后将主要关注找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这三大核心问题。
本次调查还涵盖了研究生新生。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新生更常体验到的是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他人看法的在意。调查显示研究生的情绪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更关心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相关专家提醒,虽然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高,但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比例明显高于本科生,且部分人具有明显的掩饰性。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更多关注。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以及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偏离标准,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早期诊治。保持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