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太空竞争力欧空局锁定四大技术目标
科技日报北京报道
今年11月27日至28日,欧洲空间局(ESA)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了备受瞩目的Space19+部长级会议。会议前夕,ESA发布了《技术战略》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若无的有力支持,欧洲航天工业恐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
这份报告着重强调了ESA为了加强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所提出的四大技术目标。首要任务是加快卫星建造速度,目标是在2023年将现有商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建造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为此,ESA计划推动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改善标准化技术,并引入新工作流程,将地面技术与航天器制造相结合。大规模数字工程及高级分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降低成本同样是战略中的核心要素。ESA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旨在使每代航天系统的成本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通信卫星传输数据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特别是在遥感卫星领域,ESA期望在分辨率和准确性上实现四倍提升,同时大幅缩减再访时间、任务及交付周期。
在位置、导航和计时服务方面,ESA计划借助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到2025年将服务准确性提升十倍,并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够抵御欺骗式攻击。ESA还着眼于加速现有商用组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以利用其他行业的批量生产优势,降低太空探索成本,同时提高航天器性能。
技术研发和应用速度的加快也是ESA的重点工作。除了推动新型太空技术的研发,ESA还将关注使太空商用组件技术更加成熟和优质。这将系统性地增加搭载ESA航天器发射的立方体及小卫星的数量。在技术上,ESA希望能够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技术成熟度指数,增加接近成熟技术的演示次数,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数量翻倍甚至四倍增长。
太空垃圾问题也是ESA关注的焦点。早在2012年,ESA就面临一项挑战:其制造的Envisat遥感卫星失效后成为轨道上最大的单块太空碎片。为此,《技术战略》报告强调恢复主动清除碎片的尝试,特别是到2024年研发出主动清除碎片的技术。太空机器人、太空碎片测量师以及先进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都将依赖这一关键技术。ESA还致力于确保所有任务对环境无害,并承诺到2030年使其所有任务实现无风险。
在这场关乎太空未来发展的重大会议中,欧洲各国正携手共同出资为未来的太空探索铺路。《技术战略》报告所描绘的蓝图充满了雄心壮志但又不失实际性,凸显了欧洲在太空领域的决心与远见。随着Space19+部长级会议的召开,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航天工业将迈向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