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败家子:朱祁镇到底有多败家?
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大明正统十四年,蒙古诸部向明廷献上珍贵的战马作为贡品,当时的宦官王振却故意克扣赏钱,这一举动如同火上浇油,瞬间引发了诸部的不满与愤怒。
那年六月,瓦剌太师看到时机成熟,以利诱之,联合蒙古诸部,率领联军浩浩荡荡侵犯明廷疆域。明英宗朱祁镇,梦想着像曾祖父一样驰骋沙场、威震草原大漠。他并未听取众大臣的劝阻,反而被宦官王振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决定亲自出征迎战瓦剌部。
明英宗册立两岁的皇子为太子,命异母弟王留守京城,任命王振为主帅,临时征调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之众,大军如潮水般出发。出人意料的是,朱祁镇率领的这支庞大军队最终全军覆没。
在这场史称“”的战役中,邝野等六十六名大臣以及近三分之一的将士英勇战死沙场,战马损失高达二十万匹。大明天子朱祁镇本人也被活捉。
回顾历史,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曾深入草原腹地,打得蒙古落荒而逃。短短三十几年后,为何二十万大军却被五万骑兵打得溃不成军?明军真的如此不堪吗?
事实上,明军的惨败源于多种原因。例如,明军决定出征的时间过于仓促,两天后就出发,没有充分动员士兵、准备粮草和辎重。不到十天,军中就已经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士兵们怨声载道。
更令人痛心的是,宦官王振在这场战役中的指挥失误。他不懂军事,却瞎指挥。在撤退过程中,他的错误决策导致士气低落、军纪败坏。例如,当他率军撤退走了四十里时,他担忧人马踩踏庄稼而临时改变行进路线。这一举动反而给瓦剌骑兵赢得了时间,不久便追了上来。
王振的固执和任性几乎葬送了整个军队。明英宗曾派多位将领断后、掩护主力撤退,但均遭失败。王振夜宿土木堡的决定更是致命失误。虽然有人劝阻,但他一意孤行。结果,明军在瓦剌骑兵的围攻下陷入绝境。
明英宗被俘,二十万大军被迅速击溃。朝廷得到消息后震惊不已。皇命王监国诛杀了王振的家族及其党羽。然而讽刺的是,明英宗复位后依旧对王振念念不忘恢复了他的名誉并建旌忠祠祭奠他。这种死不改悔的行为令人扼腕叹息。朱祁镇将他祖先遗留下的兵力挥霍一空被称为最强“败家子”。这场战役的惨痛教训令人深思明君与贤臣之间的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以及决策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