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通报陕西疫苗事件:疫苗未过期系登记错误
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重要通报,针对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关于陕西省商洛市儿童接种疑似过期疫苗的事件进行了详细核查。经过严谨的调查,这些所谓的“过期疫苗”实际上并未超出其有效期。
事情始于网络报道,涉及多种疫苗类型,包括百白破疫苗、流脑A+C结合疫苗等,这些疫苗在接种过程中被质疑是否过期。报道中涉及的接种单位包括商洛市商州区的通信巷接种门诊、工农路接种门诊和名人街接种门诊。经过与相关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记录、预防接种证、疫苗出入库记录等资料比对,证实所有接种的疫苗均在有效期内。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接种工作人员的信息登记错误所导致的误解。
这次通报中透露了更深入的信息。部分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的要求,完整并准确地记录接种信息。他们制作的疫苗批号信息“一览表”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在接种疫苗时未能核对接种疫苗的批号,简单地将“一览表”上的批号信息抄录至接种证,这就直接造成了接种证记录的批号与实际接种疫苗的批号不符的情况。除了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这些接种点存在硬件设施不达标、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信息化程度低以及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组已经责令当地相关部门制定紧急整改方案和相关预案,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也要求广泛宣传和教育公众,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减少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陕西省及相关部门也在根据各地市自查和省级督查的情况,深入剖析疫苗管理的薄弱环节,并督促相关接种单位及时整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次的疫苗接种都是安全有效的。也提醒广大市民,对于疫苗接种相关的问题,要保持理性态度,不信谣传谣,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