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产影片将获补贴
疫情之下,北京电影的扶持与创新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全球电影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北京,作为中国的电影重镇,积极应对挑战,推出了一系列专项补贴和常态化扶持措施,为电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疫情专项补贴,为京产影片护航
对于因疫情原因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北京市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为这些影片提供了一次性宣传发行补贴,还针对疫情期间暂停的重点创作项目提供了特殊制作补贴。这些举措为京产电影在困境中照亮了前路。
二、常态化扶持,奖励优秀国产影片
北京市通过电影专项资金,对放映国产影片表现突出的影院进行奖励,鼓励影院多放映国产片。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北京市还将发放500万元的观影补贴,通过猫眼平台为观众提供购票优惠。对于新建或改造影院安装激光放映机、巨幕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的行为,北京市也给予了资助。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也激发了电影产业的创新活力。
三、历史性的补贴案例,见证京产电影的辉煌
回顾过去,2020年疫情期间,《妈》等春节档影片就曾获得过专项补贴,展现了北京市对电影产业的深厚关怀。而京产电影《长津湖》因其在业界的突出贡献,曾获得2022年中国版权金奖,成为了京产电影的骄傲。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的电影政策更注重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影院建设和国产片的放映,符合《北京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项目均可申报。而据2025年的动态,北京市仍在持续通过消费券等形式刺激电影市场,为观众带来更多福利。
北京市在电影产业上的一系列扶持措施,不仅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观众的电影消费体验。期待在未来,北京市的电影产业能够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走得更远,创造更多的辉煌。